外卖平台流量入口
订单量是怎么来的?
有一个公式,订单量=流量*转化率
流量是基数,转化率是系数,所以流量是单量的来源和基础。 而流量入口当然是流量的来源(用户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到你店铺的?)。
流量之争,不进则退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有限的,是线上最紧俏的资源。 这一点对于外卖这个业态来说尤为明显。为什么这么说?虽然外卖也属于电商的一种类型,但是它跟淘宝、京东这样的零售电商不同,如果我们是一个淘宝卖家,无论我们做什么品类,我们都可以面向全国的用户来销售我们的产品,而外卖因为它是一个区域性质非常严重的业态,我们只能向我们的配送范围内(比如 3 公里)的用户来销售,所以我们对于做外卖来说流量的限制性是很大的。
商家数的增长速度>用户数的增长速度
因为目前外卖用户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而核心城市的用户增长是放缓的,而做外卖的商家数却在不停的增长,而且增长的很快,所以我们直观的感觉:外卖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这也导致了马太效应的加剧:即 20%的头部商家占有 80%的流量,并且还将继续拉开差距。这是因为这些头部商家前期有一定的单量基础,而且各项数据指标都非常的量化,而且对平台的玩法也比一般的商家要熟悉,这是很重要的愿意,而且因为其有巨大的单量,他们可以压低供应商、原材料的价格,有规模经济的效应,所以他们敢做一些类似“满 30 减25”这样大力度的活动,哪怕一单只挣个 3-4 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是不错的收入。线上流量的规律:前期便宜,后期越来越贵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产品前期都是会有流量红利的,包括平台的活动,早一批参加就比后面参加的有优势,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规律,对平台的规则与活动的动向需要了如指掌。好了,前面关于流量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三大外卖平台的流量占比。
外卖平台流量占比
这个是艾瑞上半年对于外卖平台市场占比的一个分析,对于数据真实性我们不做过多讨论,有一点肯定是真实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三大外卖平台占领 95%的流量市场。什么意思呢?意味着我们只要经营这三家外卖平台就可以了,就足够了,没必要在一些没听过的小平台上费功夫。还有很多商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有业务员找到我,问我要不要签独家?这个我觉得需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如果我们是一家主营堂食的店铺,我们在用餐高峰期产能是饱和的,厨房人手与设备限制导致我一天只能出品比如 50 或 100 份外卖,这样的情况如果平台能给一些比较好的独家政策(比如抽佣减少、给曝光量)让我们在每一单的基础上能够多赚一点,提高我们单均的利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签这个独家。
但如果你是一家新店铺或者是主营外卖的店铺,这个时候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订单进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一定不能签独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旦签了某一个平台的独家就意味着直接放弃了其他两个平台的流量,这样是非常不划算的。这个是我们要考虑清楚的。